实现设备“零缺陷”运行,涉及到设备的管、用、养、修基础管理。要有必要的组织机构作保障,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基础,以必要的仪器设备、技术人员作技术支撑,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动力。形成一个完善的、以技术人员为骨干、全员参与的预防性设备管理网络。该网络由目标体系,现场监督体系,维修保养监督体系,正确的检修计划和激励机制组成,实行全过程管理。
1、建立以实现设备“零缺陷”运行为目标值的目标体系
设备“零缺陷”运行是设备、生产管理部门的共同目标。它体现了设备运用管理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的,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。目标制定在得到全员认可后,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后形成各级子目标,形成一个完整的、系统的、有机的、目标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目标体系。从公司,下属公司,技术、生产管理部门到各班组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目标和考核要求,做到对设备运用状态全过程监控,及时发现设备的“缺陷、隐患”并处理,一般故障当班处理完,不交到下一班。
如一位电动叉车司机,下班前将叉车保养完毕进车库时,发现原保养地有一枚坏开口销,根据公司“零缺陷”目标及红旗交接制度,他马上对叉车重新认真仔细检查一遍,发现转向横拉杆上的开口销掉了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造成下一班叉车在运行中发生转向失灵,车翻货倒人伤的事故。于是,他即刻进行处理,并在交接本和记事黑板上写明情况,提请其他司机注意。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事故,实现了当天“零缺陷”目标。
2、建立现场监督体系
现场监督体系是实现既定目标的重要环节。现场作业环境、设备运行状况、人的思想行为是动态的。“缺陷和隐患”存在于动态之中,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掌握其变化的规律并采取对策,一丝不苟地去及时发现并处理缺陷和隐患。为此要建立现场监督体系。
(1)班组对其设备交接、保养、标准化作业、设备运行状态实行全过程监控,对设备状态及处理情况如实记录签名,实现当班设备运行“零缺陷”的监控。
(2)包乘组各司机长对管辖区域内设备的交接、保养、检修内容、质量监控并签字认定;每隔2-3小时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巡检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如实记录。实现当日设备“零缺陷”的监控。
(3)技术室通过月度设备检查和不定期抽查,以设备的实际运用状态质量来评价当日的日常保养监控质量,司机长的监控质量,维修组计划修质量。发现“缺陷和隐患”及时处理。实现当天对设备“零缺陷”运用情况的监控。
(4)公司级的网格化管理,24小时对设备运用状况进行监控,发现隐患和故障及时处理,将各种设备运用信息及时传递给设备等管理部门。
现场监督体系是对设备的现场使用、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检查以现场检查和资料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。特别是对重点设备实行24小时跟踪检查。
为此要求各部门、各层次互相监督,环环相扣,上下衔接,左右协调,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现场监督体系,使目标执行情况与目标值天天相对照,达到预期的总目标而不致于产生偏差,做到各种信息相互传递,控制工作持之以恒,日复一日地进行下去,成为员工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自觉行为。
像上例开口销事,生产管理部门将此信息传递给设备管理部门,设备管理门经检查核实后,马上作出加强“6s”管理要求。
一次,一司机长在巡检中,发现一吊机的悬臂钢丝绳在松动,而悬臂纹丝不动。该司机长急令司机停机,纠正了司机的错误操作,并即刻恢复了吊机的正常工作状态。防止了一起吊机损坏,砸坏相邻设备,人员伤亡的事故。技术室运用"5w3his"法,做出相应技术培训和技术攻关课题对策。
通过各部门各级上下左右相互监督,信息采用“记帐”,“看板”等方法传递,及时处理问题。动态的现场监督体系,使目标效果收益最大化,也使目标结果评价的准确性、可靠性和指导性大大提高。
3、建立维修保养监督体系
维修保养监督体系是设备投人正常运用的关键环节之一。从保养、故障修、定修、项修到大修都有个维修质量监督,每一环节都有有关人员签字认可并要求各种资料齐全完整。做到问题有据可分析,有责任者可追究,举一反三,吸取教训和有相应的措施,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。有好的做法,及时总结推广。特别是定修、项修、大修理做到全过程跟踪监督,提高维修质量,保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,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“缺陷和隐患”,保证设备可靠运转。
4、制定正确的检修计划
正确的检修计划,是准确解决设备 存在的问题,合理安排检修人力、物力和现场生产作业有序进行的依据之一。尽管各类设备都有其一定的故障周期和检修周期,但是,由于实际工作中作业环境条件内容、维护水平和操作水平的差异,同类设备的检修周期并非千篇一律,同类设备经过相同周期的使用,现场运行状况存在很大差别。如果机械地绝对地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检修计划,有可能造成过剩修或失修,不是造成资源浪费,就是造成故障停机维修。为此要借用先进的检测仪器、工具,以点巡检为基础,以现场设备运行状况为依据,建立每台设备技术档案,认真准确做好运转记录,维修保养记录,设备月、巡检等记录并以此来制订和修正检修计划。做到不浪费资源不失修,消除设备“缺陷和隐患”。
一次月度检查,技术人员发现一台装载机在转向时有异声。技术室根据计划修表,该台设备正好处于机械二级保养,备品计划已落实。于是就调整维修计划。第二天经解体检查,是差速器的一根十字轴断了,而减速器完好,磨损无超限,还能维持到其寿命期,避免了一次停机故障修。
5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
人人都有一种心想事成的愿望。而企业给每个人都定了一定的工作量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奖罚标准,而这些量、质和奖罚标准是得到全员认可,通过其本人的努力能达到并可超过的,这就激发了干部、职工一种积极努力争取的牵引力。如果没有激励机制 ,单靠规章制度的制约力是不够的。由于人的惰性的影响,对设备“零缺陷 ”运行的监控力度有下滑的危险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且兑现,就能将制约力和牵引力结合起来,变要员工监控为员工主动要监控,使tpm全过程管理有一个持续向上的趋势。
对班组实行责任承包制和定量经济承包制,对提高设备“零缺陷”运用的监控有较好的作用。
(1)对班组实行责任承包制。对班组明确责任,规定权力,规范奖罚原则,做到三好四会四懂。(管理、使用、养修好;会使用、养修、检查、排除故障;懂原理、构造、性能、用途)。切实完成好自己应承担的养修项目。如日常的维修保养润滑等,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等,保障设备“零缺陷”运行。根据基础工作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,奖罚兑现。
(2)定量经济承包制。采用维修成本单机(单人单机,多人单机)考核。考核指标将维修费用与作业量挂钩。这种承包制,除责任承包中规定的技术、安全、养护等方面的要求外,还要和经济挂钩,可增强职工提高维修技术、维修质量、把握配件质量、精细操作、认真巡检的意识。
实现设备“零缺陷”运行。要正确制定各个管理项目与管理指标,使全员参与预防性设备管理 有方向且有信心达到目标值。监督体系为了保证工作质量,安全操作,及时发现隐患、故障并及时处理,保障安全生产井然有序。激励机制为持续动力,奖罚兑现,让领导和员工看到tpm全过程设备管理的成果,使tpm全过程设备管理得到广泛的持续的支持。
以上信息是由tpm设备管理培训整理发布,是对运用TPM全过程管理实现设备“零缺陷”的相关介绍,转载请标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