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PM的意思就是“全员生产维修”,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,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,其主要点就在“生产维修”及“全员参与”上。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,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。TPM咨询专家针对TPM设备自主管理提出以下七个步骤:
第一步、初期清扫。在这一阶段,管理者要找到设备的污染点,改善污染环境。同时,可将故障点设为在点检表中需要检查的点。
第二步、故障根源对策。对设备产生的故障,管理者要透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根源,并提出相应的对策。例如,有位管理者发现传送带经常发生磨损现象、一开始他只是及时更换,后来经过细致分析,发现真正原因是轴与轴之间的平行度不够,从而提出对策,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。
第三步、制作基准书。基准书是点检表的初期表现形式。发现困难部位后,要制定能保证员工及时发现问题的基准书。
第四步、综合点检。
目的与要求:
总点检的目的是制订点检的教育手册,并藉此培养了解设备功能与结构、且能自己保养的作业人员。本步骤要求在生产线上至少有80%以上的设备实施。
实施内容:
(1)、将前述第一阶段中所发现的问题点与点检基准,再次整理成点检教育手册。
(2)、点检教育手册应包含下列项目:重点设备的构造、功能、正确的调整方法、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、日常点检的要点,一般常使用的日常点检表如表5~6。
(3)、点检教育手册的内容,应利用自主保养教育时间,由上而下教育相关人员。
(4)、根据这些教育内容,是否能使现场作业者达到自主点检的效果,应再予确认并作适度修正。
(5)、确立总点检的查核项目。
(6)、制订机台别“自主点检暂定基准书”。
第五步,自主点检。
目的与要求:
自主点检要旨是,依据前述所订各暂定基准,制订更完全的点检基准书,并藉此深入了解设备,有效提高自主保养水准。自主点检在生产线上至少须有30%以上的设备实施。
实施内容:
(1)、将第一阶段的清扫、给油基准及第四步的自主点检基准书,再次深入研讨修订:
(2)、研讨重点
①项目是否能减少(改善再改善)。
②周期是否恰当:
③方法是否科学:
④时间是否最短:
⑤保全范围是否明确、恰当:
⑥内容是否为作业者能力所及。
(3)、修订后,制订自主点检查核表(Check Sheet)。
(4)、依据自主点检查核表实施。
第六步,标准化。
目的与要求:
本步骤的目的,在简化管理对象,使各项目标准化并以系统化方式进行自主保养?
实施内容:
(1)、整理:明订管理对象范围,制订管理基准:经由整理,期能减少管理对象数量,进而更容易掌握问题点,而便于改善。
(2)、整顿:即遵守已决定的基准,为能遵守既定的基准,应使既有基准改善成易遵守的基准。
(3)、为了使设备零故障,不做出不良品,对于设备及相关物品,应作下列检验,以确保原有功能:
①这些物品 的管理责任者应予确定,并明订其管理范围。
②确定物品的存量、补充及报废规则。
③定位规则应予明确。
④充分发挥各物品的功能。
(4)、标准建立的范围,视产业状态而定,以下提供一些项目参考:
①设备保养标准;包括:设备检查标准、日常点检标准、修理条件及方法的标准。
②设备性能标准;
③设备设计规格标准;
④设备耗料采购规格标准;
⑤设备耗料检查验收标准;
⑥标准改订的办法及规则。
第七步,自主管理。
目的与要求:
本步骤的目的,是将公司的方针与目标确实展开,并作FMEA、MTBF等分析记录,使改善定常化。
实施内容:
(1)、以小集团组织为活动主导,推展自主保养活动;
(2)、实施M—Q分析的内容。
以上信息是由tpm设备管理整理发布,是对TPM设备自主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的相关介绍,转载请标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