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PM设备管理的目标就是减少设备的故障,提高备使用率。从而提高生产力。
阻隔在领导与员工之间
我们对应用工程的研发很缺失,缺失到连意识都还没有。我们一提到开发就是什么高科技,什么前沿学科。对于如何减少故障,提高操作效率的研究,几乎都没有;对于如何在设备操作规范上建立企业基本运行规范就更没有了。TPM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企业全体员工以生产为前提自主维护设备管理的一种方法。当然,我们也有运行规范,更多是行政性质的,是否符合操作实际要求却很难说。这样子的规范一百年都可以不变的,哪怕已经远远脱离了实际。
最难的是怎么改,行政性意味着他代表了领导,与实际相联?怎么做呢?真的相连了,是不是会挖掘出一些隐晦的东西呢?应用工程的研究是需要联系上层管理和下层操作的,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深入。因为故障是挖掘问题的,比如我在研究操作故障的时候,运行部门是非常抵触的,让他们感觉是在挖掘他们的工作失误似的,而我的目标是要改善我的TPM培训计划。
因此TPM就这样来了,它如浮云一般阻隔在领导与员工之间,上面该怎么说还是怎么说,下面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。企业一样盈利,社会一样发展。他就是神马!虽然他可以把你们联系在一起,而现在,都是浮云了。
TPM的实质是企业管理体系规范的完善
TPM咨询专家总结出,TPM设备管理实际就是设备技术管理,也是设备管理的组成部分。只是日本把它的定义扩大了,把它变为贯穿整个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了。
原因在于,传统的管理是以财务为基础的,财务是以预算为基础的。比如:本月维修预算是1000元,因此设备维修计划只能按照这个要求进行。而本月的预算来自与年初制定的年度预算,维修的年度预算是根据上年实际设备维修费用与企业收益比例,乘于今年营业额目标的基础上,预提出来的,一般还有其它的因素作调整。它只是一个静态值,是不变的。但实际发生费用肯定与预算不同。
西方提出TPM还是TQC实际要解决的就是预算与结算不同的问题。只是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不同:比如预算与结算有差距算是谁错了?这个问题如果在中国肯定是结算错了,因为你没有按照公司预算计划执行。但在西方则是预算错了,因为西方管理学认为,结算是实际发生,预算只是理论,他们认为实际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。但是预算必须在结算之前来指导管理的方向,如何实时地调整前期静态的预算使其更加接近后期动态的结算,日本的TPM是通过建立小组及时统计分析来实现的,欧美是通过ERP。
由此可见,日本更体现了技术化的人本管理,而欧美则更财务化和网络化。因为双方的企业管理基础是不同的:日本的管理依托的是严谨的组织化(日本社会也是高度组织化的),欧美依托的是他们的系统规范(欧美社会也高度规范化法制化)。
因此,TPM的实质是企业管理体系规范的完善,而不仅仅是点检、保养和什么TPM小组。其实我们有很多企业建立了TPM小组也不知道要干什么。
那么,在一个充满假账的社会环境里,TPM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推动呢?我们的管理又有多少事实求是的态度呢?!
在我国的广大企业,适用性有多强?我的观点是——TPM,虽然看上去很美,但可望而难及!就如同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大家的理想一样。因为,当前我国企业普遍不具备全面实施TPM的客观条件。
以上信息是由中普咨询整理发布,出处(www.zgtpm.com),是对TPM设备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实质的相关介绍,转载请标明出处!